貓 下泌尿道疾病

主子 一直跑貓砂盆 尿不出來 血尿

診斷、治療 與 保健品 建議

貓 尿不出來 可能是下泌尿道疾病作怪

       當發現家中貓咪有 尿不出來 或 異常的排尿狀況 ( 血尿 、 亂尿尿 ) 時, 通常最先聯想到的就是 貓下泌尿道疾病 (Feline Lower Urinary Tract Disease, FLUTD), 其泛指 膀胱與尿道 有關的一系列疾病。 造成FLUTD 的原因有很多, 也包含 生理性成因 與 心理性成因 。 也由於原因很多, 所以診斷上需進一步仔細檢查與評估, 以便給予最適當的治療方式 。

貓下泌尿道疾病 (FLUTD) 會有什麼症狀? 

       貓咪有FLUTD時, 常見臨床症狀包括: 精神沈鬱、 食慾下降、 嘔吐、 下痢、 理毛行為增加、 舔舐外生殖部位、 頻尿,有些貓甚是行為和個性會改變, 此外可能發現貓咪頻尿、 排尿疼痛 (甚至腹痛)、 排尿困難、 血尿、 排尿位置改變。 若看到貓咪 頻繁進出貓砂盤 或是 蹲尿蹲很久, 此時就要仔細觀察有無可能發生貓下泌尿道疾病相關症狀表現, 可在貓砂盆內使用 血尿檢測貓砂顆粒 (Blucare) 或是於 盆內底層舖吸尿墊 來觀察有無血尿跡象, 在家若發現排尿異常建議盡快帶到動物醫院做檢查 。

貓下泌尿道疾病 (FLUTD) 成因:

  • 自發性膀胱炎 (Feline Idiopathic Cystitis) 。
  • 泌尿道結石、 結晶、 栓子 。
  • 泌尿道感染 。
  • 腫瘤性疾病 。
  • 先天性結構異常 (尿道狹窄、 臍尿管殘存、 異位輸尿管) 。
  • 創傷 。
  • 神經性排尿異常 。
  • 心理性 (行為) 異常 。

排尿異常 尿不出來 該做哪些檢查?

  • 病史與生活史: 觀察貓咪的生活型態、 飲食、 症狀與病史相當重要, 可幫助獸醫師評估檢查的方向 。
  • 腹腔觸診: 評估 膀胱大小 與 疼痛表現。 若發生尿道阻塞, 膀胱可能表現鼓脹甚至疼痛 。
  • X光檢查: 可拍攝 腎臟、 輸尿管、 膀胱 和 尿道 來檢查有沒有結石, 也可檢視膀胱的輪廓大小 。
  • 尿液檢查: 可以評估尿液的外觀顏色、尿液比重、酸鹼值、尿糖、尿蛋白和尿渣檢查, 此外也可將尿液進一步進行細菌培養來診斷泌尿道感染 (須膀胱穿刺採尿) 。
  • 血液學檢查: 在患有尿道阻塞的貓咪, 建議需要進一步血檢, 特別是電解質、 腎相關指數 。
  • 超音波檢查: 可用來檢查腎臟、 膀胱內有無異常, 也可用於發現結石 。

貓下泌尿道疾病 要如何治療?

        須依據診斷結果與症狀表現給予適當的治療, 以下針對幾個常見的成因分別說明。

泌尿道感染:
       主要多為細菌性感染, 可試驗性給予廣效抗生素治療, 或是建議進行尿液細菌培養, 依據抗生素敏感試驗的結果給予適當抗生素, 但不建議一直長期吃低劑量的抗生素, 避免細菌抗藥性發生。 除此以外, 進一步找出可能的感染原因、 加強環境與身體清潔、 給予適當的止痛藥在治療上也相當重要 。
       保養品方面, 在反覆發生的泌尿道感染中, 在人醫學研究上發現, 可給予一些保養品來預防泌尿道感染的發生, 如: 蔓越莓萃取物 (原花青素, proanthocyanidins )、 甘露糖 ( D-mannose )、 益生菌…等, 但在目前獸醫研究中, 還沒有證實有助於預防犬貓泌尿道感染 。

下泌尿道結石 或 結晶:
       結石/結晶 成分常見為 磷酸銨鎂 或 草酸鈣 , 前者可以透過 飲食控制 達到酸化尿液來溶解 結石/結晶, 但若是後者或其他種類的結石就可能須透過 手術方式移除。 要注意結石約有一半的機率會復發, 所以飲食的管理 (控制鎂、鈣、磷攝取) 與 定期尿液的追蹤 是相當的重要 。 

尿道阻塞:
       在確診是尿道阻塞後, 要先確認貓咪的心血管、 電解質狀況, 嚴重的高血鉀會造成 心搏過緩 和 心律不整 的狀況, 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所以在麻醉前需要先給予 降血鉀 跟 保護心臟的藥物 來穩定病患狀況, 同時要監控心電圖。 在狀況穩定後, 盡快進行鎮靜和排尿 。
       排尿的方式, 可以考慮先進行膀胱穿刺抽取尿液, 雖然這個做法仍有風險性, 但仍帶有許多好處, 例如: 可獲得較無污染的尿液來進行細菌培養、 可以快速先降低膀胱壓力, 減少腎臟持續性傷害。 後續也可安排導尿管放置, 建議留院觀察至少12-48小時並接受積極的靜脈輸液治療與止痛, 需要監控腎指數與電解質變化, 病患也可能會出現阻塞後的利尿, 如果沒有給予足夠輸液治療, 可能會造成嚴重的體液流失, 會對病患造成二次性的傷害 。
       尿道阻塞進行導尿管放置的病患當中, 康復後仍有30-40%的貓咪可能會再次阻塞, 有50%貓咪還是會出現泌尿道相關的臨床症狀。 假如貓咪已經進行適當的內科治療, 尿道阻塞的情況還是不斷的復發, 可能需考慮進行尿道造口手術。 成功的尿道造口可以讓貓咪大幅度降低尿道阻塞機率與改善貓咪的生活品質, 但是仍可能會有其他嚴重的併發症, 例如:術後出血、 傷口沾粘、 尿道狹窄、 漏尿、 泌尿道感染…等。 因此,泌尿道的問題是需要被重視的, 進行妥善的生活飲食管理與治療, 避免讓貓咪走到需要造口那一步 。

自發性膀胱炎 (FIC): 
       FIC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治療方式,但是因為在很高比例的病患有較高的緊迫跡象,而這些病患的腎上腺素對於緊迫因子的反應也較低, 因此建議以Multimodal environmental modification (MEMO) 來改變病患的生活環境,盡可能減低病患對緊迫因子做出的反應, 像是改善飲食、改變給予食物方式 (慢食碗、食物球)、 豐富病患生活環境, 並且觀察可能的緊迫來源 (季節變化、家中成員變化、裝潢施工、水碗/砂盆不夠…等), 同時也要觀察病患在家是否有緊迫的行為發生。 FIC常常是難以治癒的, 甚至有些病患會演變成慢性疾病, 但是治療的目的在於減緩臨床症狀, 讓病患能夠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藥物的給予與飲食選擇也是治療重要的一環, 飲食部分可以鼓勵水分攝取 (給予濕食、流動水、增加換水頻率,但是不建議灌水,這樣反而會增加緊迫) 或是更換成處方飼料或罐頭。 藥物部分給予適當止痛藥 (NSAID和buprenorphine)、 尿道放鬆藥物(有尿道阻塞可以給予) 或是三環類抗憂鬱藥物。 保健品方面, 在近年的獸醫研究發現, 自發性膀胱炎的貓咪給予 蔓越莓的萃取物 可以有效地減緩泌尿道症狀與膀胱炎引起的腸胃道症狀。

楊昆樺 獸醫師

延 伸 閱 讀 :

外 部 連 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