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白血病毒病

診斷光靠快篩可能還不夠

診斷與治療建議

貓白血病毒病

       貓白血病毒病 ( Feline leukemia virus disease, FeLV ) 為貓咪常見的傳染性病毒疾病, 在大型流行病學研究中發現 亞太地區的貓咪盛行率約 6 % 。

病毒主要傳播途徑分為 垂直傳播 與 水平傳播 。
       垂直傳播為白血病毒 發病期的母貓經胎盤將病毒傳播給胎兒, 通常病毒血症會導致胚胎死亡、 死胎或是幼貓出生後不久就死亡。 但若為貓白血病毒潛伏感染的懷孕母貓通常不會透過胎盤傳染, 但 病毒會於懷孕後期時經由發育的乳腺, 將病毒傳播給出生後的幼貓 
       水平傳播為患有貓白血病毒且於 感染進展期(Progressive infection)的貓咪, 透過唾液、 鼻涕、 尿液、 糞便 將病毒傳播給其他貓咪 。
       在完整的致病機轉中, 病毒經口鼻路徑兩週內感染口咽部淋巴組織內的淋巴球和單核球, 接著造成初期病毒血症來感染全身其他淋巴組織。 對於免疫力差的貓咪, 貓白血病毒可於 1 – 3 週內進一步感染骨髓內的前驅細胞, 在 2 – 4 週時骨髓中受感染的嗜中性球和血小板便會再次進入血循 (次級病毒血症)。 於 3 – 8 週時感染黏膜和腺體分泌組織, 之後便可將白血病毒經唾液、 尿液、 乳腺 和 糞便傳播 。

貓暴露到貓白血病毒會怎麼發展 ?
會有什麼症狀?

       並非每一隻貓在白血病毒感染後都會完成整個致病機轉, 大致可分為三種結果,分別為感染失敗  (Abortive infection)、 感染消退 (Regressive infection)、 感染進展 (Progressive infection) :

 1. 感染失敗 (Abortive infection)

       為最多數貓咪感染後的狀況, 在病毒於口咽部的淋巴組織內複製階段時, 就被貓咪本身的免疫力給終止排除了, 因此不會有症狀。 檢測貓白血病毒快篩-抗原 (p27)、 PCR 皆為陰性 。

 2. 感染消退 (Regressive infection)

       為次多數的貓咪感染後的狀況, 病毒基因成功嵌入宿主細胞DNA中但不活化, 並透過細胞本身進入血液中, 檢測PCR呈弱陽性 (病毒量少) 。 此類貓咪具有兩種感染消退的過程 
(一)不曾發現病毒血症, 即 貓白血病毒抗原 (p27) 陰性
(二)於感染後 3 – 6 週先出現病毒血症,此期間仍可能經唾液傳播病毒, 但在 1 – 12 週甚至數月後病毒血症消失,過程可見 外篩-抗原 (p27) 由 陽性 變回 陰性
       感染消退的貓咪, 病毒再次活化的風險雖然會隨著時間下降, 但終生病毒都仍保有再活化及複製的能力而感染進展, 特別是在患貓受免疫抑制時, 病毒容易再活化並造成病毒血症 且經由體液開始傳播病毒。 於消退時期的懷孕母貓也會因內源性黃體素產生免疫抑制造成病毒再活化, 於泌乳期時將病毒經乳汁傳播給幼貓。 在少數消退期患貓, 雖病毒未活化但仍可能造成 骨髓抑制或淋巴瘤, 可見因貧血、 二次性感染引起的發燒、 精神不濟、 食慾不佳 。

 3. 感染進展 (Progressive infection)

       少數的貓咪, 對貓白血病毒的免疫力不足, 具持續性的病毒血症。 貓白血病毒於骨髓、 脾臟、 淋巴結、 多處腺體不斷複製並傳播, 檢驗快篩-抗原(p27) 一直呈陽性、 PCR呈現強陽性 (病毒量多)。 為終生的病毒傳播者且容易發展出貓白血病毒相關性疾病, 如慢性口炎、 神經症狀、 淋巴瘤、 骨髓抑制(貧血、免疫力低下、血小板低下)等, 經 2 – 3 年後可致命。 在多個研究上統計, 進展期時貓咪的平均壽命為確診後 2 – 3 年, 對貓咪而言影響甚大 。

如何確診貓咪是否罹患 貓白血病毒病 ?

  • 在尚未出現症狀的貓咪, 於曝露感染源後一個月內進行 病毒抗原(p27)快篩 或 實驗室PCR檢測, 若為陰性且未再次曝露其他感染源, 一個月後再進行一次檢測若為陰性, 應當可排除感染可能, 但須注意少數的貓咪仍可能於數月後才會表現陽性 。
  • 在出現疑似症狀的貓咪, 可考慮直接送實驗室 PCR, 或進行 病毒抗原(p27)快篩檢測, 快篩若為陰性, 建議仍須送 PCR 檢測再次確認。 因為於白血病消退期的貓咪可能具有症狀但是抗原呈現陰性 。
貓白血病毒病-貓愛滋病毒-快篩

貓白血病毒預防針是否該施打 ?

       含鋁佐劑的貓白血病毒疫苗與疫苗相關腫瘤 (vaccine-associated sarcoma, VAS) 的發生被認為具相關性, 所以在施打此類疫苗時仍 需考量其利害得失, 此外也可以選擇不含佐劑的 貓白血病毒疫苗。 建議適用於貓白血病毒感染風險較高的環境, 如會外出的貓咪、收容很多貓咪的處所 則建議可以施打此類型疫苗。 但在施打前需確定該貓咪尚未感染到貓白血病毒。 最早於幼貓 8 週齡可施打第一劑, 4 週後補打第二劑, 接著於第二劑的一年後補打一次, 之後根據其暴露的風險程度擇 2 – 3 年補打一次 。
       此外若多貓家庭中已有帶源貓白血病毒的貓咪, 並不建議以預防針來保護家中其他的貓咪不被感染, 因為市面上並未有任何一種白血病預防針能給予100%的保護力。 建議此種狀況還是將帶源貓咪隔離避免病毒傳播 。

患有貓白血病毒還可以施打 核心疫苗(三合一)嗎 ?

       這狀況下通常建議貓咪不要外出或與其他貓咪接觸來避免暴露風險, 但倘若評估風險上仍有需要施打,建議施打死毒疫苗。 (備註: 台灣目前市面上貓咪三合一多為活毒減毒疫苗, 在免疫力不好的貓咪, 可能在施打後引起疾病相關臨床症狀。)

貓白血病毒病治療建議:

         治療首要需控制病毒引起的相關疾病: 如貧血、 二次性感染、 血小板低下、 慢性口炎、 腫瘤。 其中包括輸血、 抗生素給予、 化療、 支持性治療等。 此外干擾素治療, 目前也在研究中發現具其療效, 儘早給予可有助改善存活壽命 。

相 關 文 章 :

外 部 連 結 :